2012年8月4日 星期六

自然發酵的麵包

之前因妹妹要考丙級的烘焙師職照,也陪她一起學起做麵包
本來都只會吃,吃到挑嘴,現在開始動手自已做
沒想到要注意的事項還真多,不過也恭喜我妹順利的拿到了職照

有子一陣子,不碰麵包這類的食品
加上本來就少吃,買了也是放到發霉,往往不是丟進垃圾筒,不然就是丟給鳥吃

這幾天,在網路上碰到一個網友,她也學著自己做幸福手感麵包
連做三次都失敗,讓我好奇她到底是用什麼方法
也去看她給的另一個布落客的連結,居然是用冰箱發酵法
這個方法我到是沒試過,也就傻傻的跟著試
將成果失敗照寄去問我妹,為什會失敗
得到的答案是,如果用天然的酵母,是不能用冰箱發酵法
會等到天荒地老去了,無言啊!為什麼那位布落客會成功呢?
難不成她有加品質改良劑或著是蘇打粉?

想想也起手做了,那就試著不同的方式來做吧!
按那位布落客的(葡萄乾核桃麵包) recipes 如下:
- 高筋麵粉 180 g /strong white flour 180g
- 速發酵母粉 4g / Instant yeast or Rapid Rise Yeast 4g
- 溫水約35度 120ml/ lukewarm water 120ml
- 橄欖油 20ml / olive oil 20ml
- 鹽4g /salt 4g - 砂糖20g /suger 20g
這是她的連結  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ecillia/18979762


按上頭所列,只有速發酵母粉我在英國超市沒看過,只好用dried ative yeast 代替
我做了三次,一次是在溫室發酵的時間較短,是徹底失敗外
另二次的,免強可以接受,吃起來有點像德國麵包,很紮實的口感
且吃完那個麥香留在口中好久,只是因為太紮實咬得嘴有點酸
後來又有位網友也分享了她的做法,水的含量比較多,但沒加糖也沒olive oil
做出來的麵包比較扁平,比較鬆軟


想知道為什麼嗎?
因為麵糰自然發酵的幾個重要因素 水、糖份跟時間
沒有加糖的話,酵母會在麵糰中自行分解所需的養份
接著水分的多寡會讓整個麵糰在發酵中,更有延展性,也就是說會比較溼軟
比較不好掌控形狀,烤出來的也會比較扁平
但要切記,發酵好的麵糰就不要在揉,因為會將空氣給壓走
烤出來的麵包就會很硬,除非愛吃紮實的口感






















一樣的成份,唯一不同的就是水份(+20ml),外型就可以差很多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去揉壓的麵糰,烤出來的比較鬆軟,吃起來也比較輕爽
葡萄跟核桃是在最後要烤時才加入的,因為麵糰很溼軟,動作要輕且快
不然空氣都會被壓不見,這次麵糰是經過一整夜的發酵(20:30~隔天的早上09:20)
因為英國的夜晚溫度比較低約15度以下,在台灣的話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


如果,不想讓發酵的時間這麼久,就要加品質改良劑或蘇打粉
這是麵包烘焙店常會加入的化學添加劑,除了可使發酵的時間縮短外
烤出來的麵包會比較蓬鬆,加添加劑的主要原因,就是在麵糰在發酵時
多產生二氧化碳達到蓬鬆感,也就是為什麼有些麵包看起來很大,但咬起來沒什麼份量
這幾天研究了歐式麵包的recipes ,都是採天然發酵法較多,連糖也都沒加
這也就是為麼什人家的麵包吃起來比較香原因,都沒加什麼化學添加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